中國減重與代謝外科圍手術期靜脈血栓栓塞癥預防指南(2021版)——節(jié)選
發(fā)布者: 新希望醫(yī)療 瀏覽次數: 0
肥胖是靜脈血栓栓塞癥VTE高危因素,,減重與代謝外科圍手術期VTE,,包括肺栓塞PE和深靜脈血栓DVT,、門靜脈血栓PVT和腸系膜上靜脈血栓SMVT等,,不僅發(fā)生率增高,且是造成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,。有研究對于減重手術后死亡病例進行例行尸檢發(fā)現(xiàn),,胃旁路術后死亡病例中80%與PE相關。由于VTE是可預防的不良事件,,2009年WHO將VTE列為手術安全評價指標,,我國自2011年始將VTE發(fā)生率作為手術質量考核指標,并制定了不同版本的普外科圍手術期VTE防治的專家共識和臨床指南,。盡管肥胖病人易發(fā)生VTE,但尚未受到減重與代謝外科專業(yè)人士的充分重視,目前依然缺乏專門針對肥胖癥病人圍手術期VTE防治的專家共識或指南性文件供臨床實踐參考,。減重與代謝外科為新興起的學科,,一項對本領域專家進VTE防治知識與實踐的調查結果顯示,盡管臨床醫(yī)師對于普通外科VTE防治有較好的知曉度,,但是對于病理性肥胖癥病人的減重與代謝外科圍手術期相關VTE的特殊性有所忽視,,圍手術期VTE并發(fā)癥的診斷經驗不足,研究較少,。
1.減重與代謝外科VTE流行病學
VTE是目前值得關注的公共衛(wèi)生問題,,美國每年有30~60萬例發(fā)生VTE,而歐洲VTE的發(fā)生率為每年104~184/10萬,。
在人群中已知的獨立風險因素包括:
(1)年齡,。隨著年齡增加,VTE發(fā)生率顯著增加,。
(2)男性,。45歲以上人群中,男性的發(fā)病率(130/100000)高于女性(110/100000),。
(3)肥胖,。肥胖病人首次無誘因VTE發(fā)生率是正常體重人士的2倍(OR=2.33,95%CI1.68-3.24),。
(4)其他獨立風險因素包括BMI(OR=1.08,,95%CI1.05-1.11)、重大手術(OR=18.95,,95%CI9.22-38.97),、住院病人(OR=5.07,95%CI3.12-8.23),、創(chuàng)傷或骨折(OR=4.56,,95%CI2.46-8.46)、口服避孕藥(OR=4.03,,95%CI1.83-8.89)等,。
肥胖不僅是原發(fā)性VTE的主要獨立風險因素,而且,,患有其他疾病且接受抗凝治療的病人,,肥胖者較體重正常者更易于發(fā)生VTE(OR=1.41,95%CI1.03-1.93),。此外,,在BMI>30的人群中,VTE復發(fā)率也顯著高于BMI正常的人群(17.5%vs.9.3%),。肥胖人群中,,如果體重進一步增加,,VTE風險則急劇增加。有研究結果顯示,,在BMI>30的人群中,,體重增加>7.5kg,VTE風險增加3.8倍(HR=3.75,,95%CI1.83-7.68),。然而,在全球范圍內,,公眾及醫(yī)療專業(yè)人士對于引起VTE的高風險因素,、預防措施以及危害并未給予足夠重視和充分知曉。
推薦意見:隨著BMI的增高,,VTE風險也相應增高(證據等級A,,強推薦)。
2.減重與代謝外科VTE相關問題圍手術期處理
2.1圍手術期VTE預防——盡早下床活動
肥胖病人常存在高凝狀態(tài)以及靜脈血流淤滯,,腹腔鏡減重與代謝手術進一步增加圍手術期靜脈血流淤滯程度,。術后病人如果轉入重癥監(jiān)護室(ICU),則限制病人術后下床活動,,顯著增加VTE風險,。盡管采用機械預防及藥物預防,ICU病人VTE的發(fā)生率依然高達4%~15%,。美國學術性醫(yī)院的減重外科病人,,僅有2.8%的病人術后轉入ICU,術后使用ICU的原因包括呼吸衰竭,、出血,、吻合口漏、術中中轉開腹,、修正性手術,,其他的相關風險因素包括年齡偏大、男性,、修正性手術,、合并糖尿病、慢性呼吸系統(tǒng)疾病,、阻塞性低通氣等,。
推薦意見:減重與代謝手術病人術后應嚴格控制進入ICU的指征,,盡量避免轉入ICU,,以鼓勵和方便病人在術后2h開始下床活動(證據等級C,弱推薦),。
2.2圍手術期VTE預防——機械預防
機械預防包括間歇性充氣加壓泵(IPC),、梯度加壓彈力襪(GCS)和足底靜脈泵(IPPS),,其作用機制是通過增強下肢深靜脈血流而預防靜脈血流淤滯。一項回顧性研究比較圍手術期兩種不同的VTE預防策略,,一組病人應用LMWH聯(lián)合機械預防(n=435),,另一組病人采用機械預防,并鼓勵病人術后2h即下床活動,,僅對高風險病人聯(lián)合應用LMWH(n=1257),,聯(lián)合應用LMWH和機械預防組病人DVT和PE的發(fā)生率分別為1.7%和1.1%,而后一組則分別為0.5%和0,。此外,,聯(lián)合應用LMWH和機械預防組病人出血事件發(fā)生率為4.8%,而另一組僅為0.9%,。研究結果表明,,對于大多數的減重與代謝手術病人應用機械預防,鼓勵病人盡早下床活動,,保持足夠的循環(huán)容量即可達到預防VTE的目的,,對于少數高風險的病人可聯(lián)合使用LMWH。
有關機械預防的應用時機問題,,一項研究對行LRYGB的病人僅術前應用IPC,,輔以術后盡早下地活動,術后30dDVT和PE的發(fā)生率分別為0.3%和0.1%,,出血相關并發(fā)癥發(fā)生率0.7%,。然而由于未設對照組,此外對于VTE的診斷基于有癥狀者,,并未篩查到無癥狀的VTE事件,,因而該研究并不能充分支持僅需在術前應用IPC這一論點。另一項研究推薦在術中以及術后24h之內應用IPC,,對于VTE高危病人,,停用IPC之后,給予LMWH,,持續(xù)15d,,術后1個月、3個月和6個月VTE事件為0,,需要輸血治療的出血事件發(fā)生率為1.08%,。
推薦意見:圍手術期機械預防是預防VTE的有效手段,應在手術期間及術后不能充分下床活動期間使用(證據等級B,,強推薦),。
免責聲明:參考內容和本頁圖片均來自網絡,不代表新希望醫(yī)療網站的觀點和立場,,如有侵權請聯(lián)系刪除,。